以凝膠式玻尿酸治療淚溝之效果
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
註:關於淚溝與眼袋,筆者(王修含醫師)近年研發比本文更新式的手法,稱為「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」,使用鈍針結合手術概念,調整淚溝靭帶(tear trough ligament)與眼輪匝肌支持靭帶(orbicularis retaining ligament)造成的張力問題,以微整形方式施打填充物,可比傳統治療方式有較佳的安全性與治療效果,可避免皮膚壞死、疤痕或失明等術後併發症。請參見「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-眼袋與淚溝之創新性治療」 http://www.skin168.net/2015/07/tear-trough-eyebag.html
文章摘要:筆者(王修含醫師)利用解剖學與組織學原理,研發一種新式治療術式,稱為「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」,經由淚溝靭帶張力調整術式,配合注射填充玻尿酸或膠原蛋白,可同時改善眼袋與淚溝的狀況。
圖:筆者(王修含醫師)研發之「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」,使用鈍針結合手術概念,調整淚溝靭帶(tear trough ligament)與眼輪匝肌支持靭帶(orbicularis retaining ligament)造成的張力問題,以微整形方式施打填充物,可比傳統治療方式有較佳的安全性與治療效果,可避免皮膚壞死、疤痕或失明等術後併發症。
淚溝(tear trough)是發生在眼下的輪狀或弧狀陰影,是眼部皮膚老化的早期徵狀,容易讓臉部呈現勞累與蒼老的外觀,因此有人戲稱為「累溝」。早在1961年,學者Loeb就提出"nasojugal groove"的名詞來形容這個構造,而在1969年,由學者Fowers正式提出"tear trough"的名稱(Plast Reconstr Surg. 2010;125(2):699-708.)。淚溝的出現,往往伴隨著真皮層膠原蛋白的流失、皮下脂肪組織的萎縮,以及眼眶顴骨韌帶(orbitomalar ligament)的向下拉扯。
圖:
以凝膠式玻尿酸治療淚溝之效果,上圖為治療前,下圖為治療六天後的狀況,並無傳統玻尿酸常見的相關副作用。 (治療/製圖:王修含醫師)
對於淚溝治療而言,注射玻尿酸(hyaluronic acid)已成為取代下眼瞼手術(lower eyelid surgery)的常用方式。注射用的玻尿酸呈現膠狀外觀,傳統上常用顆粒型的玻尿酸,例如Restylane系列的Perlane、Touch,對於眼眶凹陷程度嚴重者,甚至可搭配SubQ等大分子劑型。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(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. 2010),針對一百位使用Perlane施 打淚溝的患者,調查術後的狀況,其中有75%出現淤青(brusing),26%呈現腫脹感,而有4%出現偏藍的色澤變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33%的患 者,發生凹凸不平的情況(lumpiness),發生原因之一,可能是因為該玻尿酸屬於顆粒型劑型,在治療初期,較容易發生顆粒狀的異物感,也因此有凸凸 不平的現象,但隨著時間經過,通常在2-3週之後,此現象將會消失,但若狀況過於嚴重,則需注射玻尿酸的降解酶(hyaluronidase)改善。
有鑑於傳統顆粒型玻尿酸的缺點,在筆者先前的經驗中,若以凝膠式玻尿酸,例如Juvederm Ultra或Anteis劑型,施打於淚溝部位,由於凝膠式玻尿酸較易平順地舖敷於整個平面,而且在注射後有較佳的吸濕(hygroscopic)特性,可大幅改善注射後的顆粒感,且避免凹凸不平的副作用。為達最佳較果,妥當的注射技術也相當重要,最重要的技巧,就是需施打至深部的真皮層,可深入眼輪匝肌(orbicularis oculi muscle),達到骨膜(periosteum)上方,並分配於下眼眶的前端,並於注射後配合手技,輕巧地按摩微調真皮下方的玻尿酸。
由於這類舊式治療術採用尖銳的針頭施打這類注射劑,需注意避開注射至血管,否則造成皮膚壞死、疤痕或失明等術後併發症,因此在注射針頭方面,若使用「鈍針」取代「銳針」,則較能確保治療過程的安全性。因此關於淚溝與眼袋,筆者(王修含醫師)近年研發比更新式的手法,稱為「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」,使用鈍針結合手術概念,調整淚溝靭帶(tear trough ligament)與眼輪匝肌支持靭帶(orbicularis retaining ligament)造成的張力問題,以微整形方式施打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等填充物,可比傳統治療方式有較佳的安全性與治療效果,可避免皮膚壞死、疤痕或失明等術後併發症。請參 見「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-眼袋與淚溝之創新性治療」 http://www.skin168.net/2015/07/tear-trough-eyebag.html
在美容外科技術中,為了改善老化的外觀,外科醫師可能會在前述的不同解剖層次,切開支持靭帶,重組(redraping)皮膚與SMAS的位置,進行拉皮手術。最常進行這種切開手術的層次,分別位於皮下組織、SMAS下方,以及骨膜下方。在皮膚科的微整形治療中,筆者(王修含醫 師)研發的「淚溝靭帶調整填充術」,乃基於眼袋淚溝的解剖學原理,借鏡手術拉皮的技巧,由皮下組織的空間著手,以微創方式調整支持靭帶延伸而來的皮支持帶的張力,包括淚溝靭帶(tear trough ligament)、眼輪匝肌支持靭帶(orbicularis retaining ligament)與顴弓皮膚靭帶(zygomatic cutaneous ligament),並以注射膠原蛋白、玻尿酸等填充劑的方式,填補相關的空間,即可有效地治療眼袋與淚溝的問題。
參考文獻:
1. Morley AM, Malhotra R. Use of Hyaluronic Acid Filler for Tear-Trough Rejuven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Lower Eyelid Surgery. 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. 2010 Jun 14. [Epub ahead of print]
2. Hirmand H. Anatomy and nonsurgical correction of the tear trough deformity. Plast Reconstr Surg. 2010 Feb;125(2):699-708.
3. Lambros VS.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s for correction of the tear trough deformity. Plast Reconstr Surg. 2007 Nov;120(6 Suppl):74S-80S.
4. Kane MA. Treatment of tear trough deformity and lower lid bowing with injectable hyaluronic acid. Aesthetic Plast Surg. 2005 Sep-Oct;29(5):363-7.
【本站文章版權所有,歡迎非商業性轉載,但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,禁止更動內文,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。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