脈衝雷射(pulsed laser)的分類
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/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
雷射可分為連續波雷射 (continuous wave laser,簡稱CW laser) 與脈衝式雷射 (pulsed laser),隨著時間變化,前者的輸出功率維持恒定,但後者的輸出功率則呈現週期性變化。
(圖:脈衝式銣雅各雷射 Nd: YAG laser,波長532nm,屬於綠光雷射。
操作者: 魏振瑋 & 王修含,攝於台大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李百祺教授之實驗室)
脈衝雷射可依脈衝時間(pulse duration)與製造脈波方式,分成三種基本操作模式:
(1) 一般脈衝模式:典型的脈衝雷射的脈衝時間在ms (10的-3次方秒)至microsecond(10的-6次方秒)之間,若經特殊的方式,可產生更小的脈衝時間,例如Q-switch與mode-lock模式。
(2) Q-switch模式
(3) 極短脈衝模式 (又稱為「鎖模雷射」,mode-lock laser)
將(2)(3)分述如下:
Q開關雷射(Q-switch laser):
Q-switch之Q意義為”quality(Q) factor”,其定義為「共振腔內駐波儲存與損失能量之比值」,Q-switch (Q開關) 猶如雷射共振腔的快門,若關閉快門,光線在離開活性介質後將被阻擋或反射至空腔外,且無駐波產生,因此Q factor = 0;若打開快門,才能產生駐波,減少能量損失,並進而激發雷射光,將儲存在活性介質的光能以一個脈衝的形式釋出,此時Q factor可大幅提昇。
Q-switch的字義即為「將Q factor在高低值之間switch」。Q開關器的脈波時間約為數個nanosecond(10的-9次方秒),因此與一般的pulsed laser的microsecond相比,可大幅提高Q-switch脈波的尖峰功率(peak power)達數千倍。
目前許多應用於皮膚科治療的雷射,如紅寶石雷射、銣雅各雷射(俗稱的淨膚雷射)等,皆利用Q-switch laser的設計來釋放能量。
鎖模雷射(mode-lock laser):
又稱phase-lock laser,一種產生極短脈衝時間的雷射光學技術,可達picosecond (10的-12次方秒) 或 femtosecond (10的-15次方秒) ,與Q-switch laser相較,peak power又可提高千倍至百萬倍。。
其原理是利用雷射共振腔的模式,產生固定相位關係,亦即控制空腔內的縱模相位,達到鎖模的目的。
也就是將所有的空腔模式鎖定在空腔內同相位的一點,此點的建設性干涉可產生短暫的高功率脈衝,而空腔內其它點的破壞性干涉則使功率趨近於零,鎖模脈波在兩個雷射反射鏡之間來回反射,一部份能量耦合輸出。與鎖模雷射相較,非鎖模雷射的模式振盪則與相位無關。
目前許多熱門的研究用途,皆使用到鎖模雷射的設計,如飛秒雷射、非線性光學、多光子顯微技術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